双抗可谓两种单抗的混合物,具备典型的多抗特征。从多抗与单抗的区别分析,制备方法与应用路径是两者主要存在的差异。

 

从制备的角度,多抗的制备周期较短,制备价格较低。单抗的制备方法较为繁琐,首先经抗原处理过的B淋巴细胞与骨髓瘤细胞通过细胞融合的方法得到杂交瘤细胞,其次经过HAT培养基筛选、ELISA检测效价后可得到阳性克隆株,进行细胞培养或将细胞注入到动物(小鼠)腹腔中用腹水培养,收集上清/腹水纯化后方得到单克隆抗体。而制备多克隆抗体较为简便,只需将抗原直接注入动物体内进行免疫,经过3~4次免疫,ELISA测其效价合格后,收集血液离心得到上清,纯化后即能得到多克隆抗体。

 

从应用的角度,多抗可以提高检测的灵敏度。单克隆抗体的特异性较高,一旦制备成功便可用于生产完全一致的抗体,因此可以对其特异性进行全面、系统地验证。但如果单抗所识别的抗原表位被破坏,实验的结果将受到较大的影响。而双抗特异性较差,即使是使用相同的抗原制备双抗,不同批次间也会存在差异,因而在特异性、一致性方面存在较大的局限。但由于多抗识别多个抗原表位,即使是少数几个抗原表位被破坏或者抗原构象改变,实验的结果也不会受到影响。

 

因此,如果对抗体特异性要求较高,用量较大或长期使用一致的抗体,可选择单抗。若对抗体特异性要求较低,识别表位数量要求较高,制备周期和成本较短,则建议选择多克隆抗体。考虑到目前疾病的发展倾向于复杂化,多抗药物可有效补充单抗药物单表位治疗的不足。

 

 

双特异性抗体是含有两种抗原结合位点的抗体,可结合不同表位(通常在两个抗原上)。一般来说,一个抗原结合位点特异性结合靶细胞表面的抗原,而另一个则结合效应细胞表面上的触发分子,例如一种FcγR或CD3/T细胞受体复合物。

 

双特异性抗体可以改变效应细胞对其自然靶标的特异性,并使其重定向,杀死它原本会忽略的靶标。不同的细胞毒性细胞表达不同的触发分子(受体)。因此,通过改变靶标和效应结合域的特异性,可针对大多数类型的靶细胞产生多种效应应答。或者,通过特异性结合血清免疫球蛋白,可以实现全范围的效应功能(即ADCC、吞噬作用、补体激活和延长血清半衰期)。

 

近日,市面上出现了用于治疗用途的两种双特异性抗体。由于其独特的作用机制,双特异性抗体受到了广泛的关注,越来越多的双特异性抗体不仅用于癌症研究,也用于其他疾病的临床试验。

 

 

那么,如何制备双特异性抗体呢?

制备双特异性抗体,科学界同仁已开发了诸多解决方案。杂交-杂交瘤法(也称为四源杂交瘤)是早用于制备双特异性抗体的技术。基于两种不同杂交瘤细胞系的体细胞融合,表达所需特异性的鼠IgG。然而,这种方法制备的功能性双特异性抗体占比低,为后续的抗体纯化和质控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通过使用分子克隆技术,双特异性IgG抗体由同一细胞系表达的两条不同重链和轻链组成。双特异性抗体的制备需要至少两个用于异二聚化重链的质粒和一个用于公共轻链的质粒。如果使用两个不同的轻链,则需要两个轻链质粒。一般建议2个单独的质粒上表达HC和LC,因为调整质粒比率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随后,通常要经历复杂的过程从异质稳定转染池中选择理想的克隆细胞系,以用于大规模抗体生产。

 

与稳定转染相比,瞬时转染无需将重组DNA整合至宿主基因组中,可以在数天内快速得到结果。人胚肾细胞(HEK293)可用于双抗的瞬时表达,适合应用于双抗药物开发的早期阶段。

 

目前义翘神州提供单克隆抗体制备、多克隆抗体制备、双特异性抗体制备服务,更多详情可以参看义翘神州抗体定制服务。https://cn.sinobiological.com/services/custom-antibody-services